#學習申論題┃讓學習回歸課本,做好每一動,晚啼一點又何妨!
大家有想過:「為何孩子成績愈來愈差?但卻不時聽到家境清寒或資源匱乏的孩子,反而後來居上、甚至異軍突起的的情況嗎?」
現在孩子生得少,一般小康家庭(以上)爸媽都格外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,但也因為愈在意,可投入的資源愈多(舉凡買參考書、測驗卷、評量、送補習班.....等等大家習以為常的方式),往往忽略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。
📣📣📣最重要的事!!最重要的事!!最重要的事!!
>>>>>>>>「#回歸教科書📕」。
棄教科書,重自修參考書,是學習最下下之選。台灣的課綱再如何不盡人意,但是教科書終究是集眾人之力各界精英戮力同心完成的,可能一個單元短短幾頁,但絕對是從如何去教一個完全對該內容沒有概念,該如何一步一步引導大腦思考的方式,進而融會貫通編撰而成的教材。
若孩子能確實融會貫通課本的內容,這時候孩子已經在逐步培養思考邏輯的能力了,日後不管考題再怎麼變都難不倒的;也才能為往後逐步增添上去,愈加複雜的學習,奠下穩固扎實的基礎。
(而參考書叫做速成,祕技,小時候我也好愛!長大後才知道,參考書血淋淋的奪去了我動腦思考的機會。)
#速成的寶典是毒藥
=============
我們來試想一個情境,若你中了下面幾個,可能就要停下來好好思考自己的學習態度了,畢竟你是最直接「影響」和幫孩子「做決策」的人!
【以數學為例】小一小二,女兒數學都是90分以上。
升上了小三的第一次月考,數學竟然考了50分。
多數的爸媽思路會想的過程大抵是這樣。
- 怎麼考那麼糟(注意力全放在分數上,壓根忘記考試是用來檢視學習成果的)?你以前不是都90分以上的嗎?(爸媽荒,小孩也慌了)
- 你都不會嗎?上課都沒在聽嗎?
- 是不是練習不夠,還是測驗卷評量寫太少?
- 不然送你去補習好了!!!
上面,好像完全忘記有「教科書」這樣事情了(妙哉)。
㊙️不回歸課本的壞處是什麼?
若孩子從小一面對考試結果,你就是這樣面對,不回歸課本,正本溯源歸根究底,徹底帶著孩子把教科書再走一遍,只用多練習題型,送去補習這種種「填鴨」方式,就是為孩子埋下一顆「基礎不扎實」的未爆彈。
這個現象愈高年級,愈常見。因為高年級的數學可能難度已超過爸媽所能親自教授了,當然送去補習最快。(當然更能反映台灣出去外面的孩子,為何一開始數學總是很出色,但後來往往後繼無力。因為愈高深的學問,是需要具備辯證,思考,組織,邏輯等綜合能力,方能應付的)
=============
我們拉回一開始的問題,就以一個家境清寒或資源不足的小一生為例好了。這小一生在學齡前階段,極可能連幼稚園都沒得上,別提任何學齡前潛能開發玩具,簡單說學齡前知識含金量=0,一切學習都從正式的國民義務教育開始。
進入小學後,教科書是唯一的學習來源。沒有自修參考書,沒有評量,更不可能去補習。面對小一的第一次考試,比那些多數提早跑了兩三年的同學,成績墊底應該是剛剛好而已。
但是,「危機,反而是轉機!」
就在一般孩子考不好,家長為了救火,做出各式各樣補救措施之際,這個孩子依舊只有教科書,別無他選。如果他是一個資質不差,甚至智商略為突出的孩子,把心思都用在好好想通課本在講什麼,確實做好課本後練習,融會貫通,這原本看似匱乏的環境,反而造就了這個孩子日後特例突出的機會與可能。
這樣的孩子,一路在學什麼?在鍛鍊如何思考,透過思考釐清問題,找到答案,正個過程無疑是在打通任督二脈。這樣的積累,能不扎實嗎?
這就是「大隻雞,晚啼!」
做好每一動,晚啼一點又何妨!
=============
如果你認同這樣的觀點,歡迎來小房間【魚民專線】,一起暢談:☎️ https://bit.ly/2HfvPzr)